“六一”前夕,我国儿童文学的两项大奖——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在京举行颁奖典礼,为孩子们奉献了一份丰厚的节日礼物。然而其中也有一件美中不足的憾事: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的科学文艺奖项和宋庆龄儿童文学奖大奖中科学文艺奖两个奖项无人问鼎,都是空缺。
据了解,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科学文艺奖项已经连续三届空缺,而宋庆龄儿童文学奖两次为科学文艺类设立大奖,最后也以空缺而告终。
包括科幻作品的科学文艺是最受孩子们欢迎的文学作品。去年国家权威部门对五大城市青少年阅读调查显示,选择科幻类的名列前茅,孩子们尤其关注未来科学。而去年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其别具一格、富有科幻色彩的形式,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带动了新一轮对科学文艺,尤其是科幻小说作品的关注。
从五四运动开始,凡尔纳的大量作品被翻译成中文后,科学文艺作为一种新的文学门类在我国曾几度繁荣。像高士其的《揭穿了小人国的秘密》、《菌儿自传》,郑文光的科幻小说《飞向人马座》,叶永烈的《小灵童漫游未来》等曾在中小学生中风靡一时。
也许从这次参评宋庆龄文学奖的作品中,可以找到一些科学文艺不景气的内在因素。有的作品定位不明确,虽然标明为少儿提供,但内容对于他们却过于陌生化、成人化。有些作品存在科学知识与幻想艺术脱节的现象,或专注于知识图解而缺乏灵动的幻想,或无视科学性而作天马行空般的恣意想象。有的作家缺乏对新兴科学知识的了解,对于技术性、知识性的内容把握得不够准确,显得机械、生硬甚至出现知识差错,忽略作品应有的科学性与对科学知识的阐释。
北师大中文系教授、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王泉根认为,科学文艺创作还有一个障碍,就是如何处理科学和文艺的关系。有的科学界人士以过于苛刻、严密的科学眼光看待文艺作品,认为不完全按科学理性创作就是伪科学、反科学。但如果过于遵循科学的理性,文艺作品又会变得面目呆板,很难有想象的空间。
可喜的是,年轻的科学文艺作家正在崛起,这次有3位获得宋庆龄儿童文学奖科学文艺类的提名奖。据了解,中国作协也将与科协联合召开科学与文学联姻的座谈会,有关方面正在积极重视科学文艺作品的创作问题,相信我国科学文艺创作的繁荣局面出现已为期不远。据新华社